2025 廚餘回收終極指南:生熟廚餘分不清?一篇搞懂全台回收規定

「蛤蜊殼是廚餘嗎?」、「粽葉應該丟哪裡?」這些問題是否也讓您在處理廚餘前感到困惑?你並不孤單。全台灣的廚餘回收標準因縣市而異,主要取決於各地的處理設備與技術,這讓許多民眾傷透腦筋。

別擔心!這篇文章將作為您的「2025年廚餘回收終極指南」,為您一次釐清所有疑問。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正確處理餐桌上的剩食,將它們變為有價值的資源。

廚餘為何不能直接丟一般垃圾?三大問題一次看

將廚餘隨手丟入一般垃圾袋,看似省事,卻會對環境造成意想不到的負擔。

  1. 環境衛生問題:廚餘含水量極高,在垃圾袋中容易腐敗發臭,不僅會孳生蚊蟲、細菌,更可能成為病媒傳播的溫床。

  2. 焚化爐效率降低:高含水量的廚餘會拉低焚化爐的燃燒溫度,影響焚燒效率。此外,台灣飲食中偏高的鹽分,在燃燒過程中更可能增加生成「戴奧辛」等有害氣體的風險。

  3. 浪費寶貴資源:妥善回收的廚餘是極佳的資源!它們可以變成豬隻的飼料、農作物的有機肥料,甚至像在台中一樣,透過厭氧技術發電。丟錯一步,就等於放棄了這些資源再利用的機會。

廚餘回收兩大流向:到底該「給豬吃」還是「做堆肥」?

在台灣,廚餘回收主要分為兩大系統。下次倒廚餘時,您可以依循這個簡單的原則來分類:

1. 養豬廚餘(熟廚餘)

  • 回收原則:把豬當作一個挑嘴的人,人可以吃的、煮熟的剩菜剩飯,豬隻大致上也能食用。

  • 回收項目:剩飯、剩菜、肉類、麵食等烹煮過的食物。

2. 堆肥廚餘(生廚餘)

  • 回收原則:無法供豬隻食用的天然食材殘渣,特別是豬隻難以消化的硬殼或高纖維部分。

  • 回收項目:水果皮核、蔬菜葉根、咖啡渣、茶葉渣、蛋殼等。

特別注意: 台中市擁有先進的「生廚餘厭氧發酵產氣發電」技術,因此會將生廚餘用於發電。但像是甘蔗皮、香茅草這類過於粗長的纖維,會影響發電設備運作,所以在台中會被歸類為一般垃圾。這也完美解釋了為何各縣市規定會有所不同——「後端處理方式,決定了前端回收項目。」

 

廚餘回收魔王挑戰:這 8 樣東西到底怎麼丟?

我們整理了民眾最常搞錯的 8 種物品,讓您一次弄懂。

項目
回收分類
備註說明
果核/果籽
堆肥廚餘
質地堅硬,豬隻無法消化,請勿放入養豬廚餘。
粽葉/筍殼
一般垃圾
纖維太長、太粗,容易纏繞、損壞廚餘處理設備。
蛤蜊/牡蠣殼
堆肥廚餘
質地堅硬,但多數縣市的堆肥系統可處理。
蝦殼/蟹殼
養豬/堆肥皆可
質地相對較軟,被視為可回收的廚餘。
大骨頭
一般垃圾
豬骨、牛骨等大型骨頭太硬,豬隻無法食用,堆肥也難分解。
玉米芯
堆肥廚餘
屬於食材殘渣,可作為堆肥使用。
蛋殼
堆肥廚餘
幾乎所有設有堆肥回收的地區都有收取。
廢食用油
單獨回收
用密封容器(如寶特瓶)裝好,交給資源回收車即可。

💡小提醒: 最準確的做法,還是前往您所在縣市的環保局網站查詢,確認當地的具體回收項目。

回收前多一步,環境少一分負擔

除了分對類別,回收廚餘時請記得:

  • 盡量瀝乾:減少水分,降低臭味與後續處理的負擔。

  • 去除雜物:避免將塑膠袋、橡皮筋、衛生紙、免洗筷等雜物混入其中。

正確的廚餘回收不僅是一項環保行動,更是資源循環的關鍵一環。從今天起,讓我們一起用心分類,將廚餘變成黃金!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